市政规划设计所(以下简称市政所)是生态市政院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建设领域的综合业务部门,长期从事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内涝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生态保护修复等方向规划设计、咨询、科研、为部服务工作。现有技术人员2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9人,高级职称5人。
市政所自成立以来坚持开拓创新,致力于走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之路,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承担的规划设计和咨询项目包括孝感、宜昌、开封、铜川、松原、遂宁等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技术咨询,南宁、武汉、崇左等黑臭水体和水环境治理技术咨询,遂宁、玉林等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统化方案编制,南宁污水专项规划、南宁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西安、武汉、南宁等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编制,湖北省、宜昌、恩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环梁子湖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南宁生态基础设施布局研究、东营东部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等水系统和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长江经济带、河北省、郑州、西安、宜昌、赤峰、东营、九江、吉安、淮南、西昌等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和生态市政规划。
主要参与的科研公益工作包括国合会课题《SPS7主要绿色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实施机制研究》、“十三五”重大水专项课题《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集成与技术支撑平台研究》、国家发改委投资司课题《符合中国气候特点的城市内涝治理路径研究》,住建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内涝治理工作跟踪与指导、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核查等。
-
熊 林所长
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主要从事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内涝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咨询、科研等工作,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湖北、广西、天津等省市规划设计奖等多项奖项。近年来主要代表性项目有天津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总体咨询服务、孝感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南宁水环境治理全过程技术咨询、南宁污水专项规划、南宁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厦门马銮湾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南京江北新区生态可持续专题规划等。参与《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天津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等多项“十二五”、“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任务,参加《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标准》《城市环境规划标准》《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等多个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编制工作。 -
杨新宇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与水环境治理、城市更新、流域综合治理、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和技术咨询工作,主要项目包括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及设计监理,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设计与实践,以及西安、郑州、赤峰、西昌等国土空间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协助多个城市申报成功城市更新、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省部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以上十余次,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和标准规范编制,包括《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编制技术标准》《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技术导则》《合流制溢流调蓄及处理设施技术规程》等,参与编写《催化与转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
李文杰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给排水规划设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主持和参与了近百个给水排水和海绵城市类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国家海绵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其中《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得全国规划设计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乌兰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 -
黄 俊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2013-2014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UCLA交流访问一年。先后参与并完成规划设计项目60余项,涵盖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过程技术咨询等类型。参与及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项。